关心笔记本电脑行情或者最近有购机打算的朋友也许有留意到,笔记本的价格的定价和实际售价是有相当大的区别,例如近期热卖中的BenQ Joybook 7000 C-01,定价15880,实际售价只在13800左右,定价和售价的差距达到14%左右,可以说除了VAIO之外各家都是如此,定价和实际售价比BenQ差距更大的也可以说是大有其人。除了叫做定价之外,定价这一名词还有许多别名,例如媒体报价,公开报价,建议零售价......
那么,这些为数不小的差距是为什么呢?它们又是怎么来的呢?
实际上定价和售价差距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个人用户,而是行业用户,在大批的行业采购中,惯例上会要求被采批量购的产品可以比定价折扣掉20%~25%,虽说是薄利多销,但许多厂商实际上承受不起这样的折扣,如果将定价提高,实际被折扣掉的数字就会小得多,就能够保住必须的利润。
但对于个人用户而言,这样的方法很多时候造成困扰,用户可能被较高的定价吓跑,何况为了保持行业采购时自己的定价能说的过去,厂商大多都不会在媒体上直接公布实际的零售价,因此除非有知情人告诉你实际的零售价,否则就需要自己去打电话或者到实际卖场查询,在厂商网站上看到的大多数都是定价。
定价较高也对许多厂商自己的网上销售造成困扰,如果网上售价低于定价太多,那么“底线”就暴露了,这时厂商往往分为三种做法,第一种是就按照定价来卖,愿者上钩。第二种是送东西,借助送东西来补偿产品的价格,明升暗降。第三种是将机器划分为明确的针对商用和针对家用型号,在家用型号中定价很接近实际零售价,在商用型号中定价和实际售价则预留比较大的侃价空间。
在笔记本电脑目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采用第一种方法是自寻死路,意味着厂商根本不在乎网上在线销售,采用第二种方法已经比较老套,而且大多数时候还演变成将赠品价值夸大赚更多的变相加价,只有第三种方法是比较有建设性的。
有些厂商并不遵循定价和实际零售价大差额的传统做法,典型的厂商包括Apple和SONY,它们的定价基本上和售价相差无几,除非有够硬的关系或者迷倒经销商,否则最多也就砍掉个零头,有趣的是这反而令一些习惯了定价和售价差额的用户感到恼火:“打死都不肯降价”。不过当在杂志报刊上进行价格比较的时候,这样比较实际的定价就容易显示出优势了。
对于Apple,虽然销量不大但是有它无可取代的地方,真正要买Apple机器的用户几乎并没有其他的选择,可以说是皇帝女儿不愁嫁,但对于VAIO,定价和实际售价落差很小确实成为它打入行业市场的一个困扰,许多采购的用户会觉得折扣太小而不予采纳,故此VAIO也开始将一些型号划分为专门的行业型号,为这些型号提供比较大的折扣,虽然这样会令零售用户看起来不太吸引,但反正这些型号就不是针对零售的。例如VAIO S17,A13都是这种类型,很可惜的是首次采用这样的方式成果未如理想,也许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吧。最近又有传闻说S17和A13将降价重新针对零售市场。实际上VAIO以外的其他厂商很早就在用这样的方法,例如各个品牌的“学生机”就是定价和售价接近的典型例子。
除了为了应付行业采购而将定价提高之外,实际的零售中也会发现商家的报价和实际售价有落差,不过这种落差的幅度就要小得多了,一般来说只有2~5%,这些差价更多的是为了应付顾客的侃价而设,有些时候厂商为了防止经销商自己杀价扰乱市场,会规定最低零售价,要求商家不得以低于这个数字的价格出售,这时商家就往往会以捆绑赠品的方式来明升暗降,难道商家不怕自己赚得少了吗?当然怕,不过经销商的利润实际上分为两种,机器的销售只是其中之一,一般来说到了年底或者季度结算的时候厂商会根据经销商销量的大小给予一定幅度的“回扣”,这称为返点,因此如果经销商降低售价,虽然损伤机器销售的利润但可以增加销量,从而加大返点的金额,算下来往往还是划算的。
零售市场中定价和售价的落差往往还有地域性,在大城市中竞争激烈,一般经销商不敢明显的卖高价,但在比较偏远的中小城市,就往往出现“山中无老虎,猴子来当王”的局面,由于缺乏有力的本地竞争对手,经销商会敢于抬高机器的价格,对于这样的情况,只要做得不太过分,厂商大多数是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放任态度,当作经销商的自由。所以各地的朋友在交换行情的时候,往往会发现相同的机器存在一定的差额。
因此,各位在选择机器的时候,请不要以媒体报价或者厂商定价为准,厂商网站上的价格往往并不可信,多跑几个卖场,甚至只是多打几个电话,也许你就会发现原来高高在上的梦想机器也许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如果你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买机器的时候为你赢得更高的性价比,如果你没有,那么勤快一些也是可以为你节省不少钱的,菜鸟不要紧,只要腿脚勤。至于那些又菜又懒又没有良好人际关系的,恐怕就只有多付出一些金钱了或者祈祷遇到好运了。
(出处:http://www.sheu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