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朋友说自己用上了3.06GHz的Pentium4处理器,我在羡慕之余不禁要问:“那么快的处理器在应用中会带来什么惊人的不同哪?”朋友的回答居然是没觉得有什么变化,因为他只用它来打打字、看看碟,玩玩简单的小游戏,实在是感觉不出什么直观的不同。其实只要用超线程的Pentium4把普通的MPEG-2压缩成RM格式的视频文件,它比我们常用的Pentium3
866MHz可以缩短至少一倍以上的时间,性能优势只有在特定的应用场合才能体现。硬件参数上的数值提高虽然意味着科技的进步,但只意味看重那些数值上、规格上的提升,而脱离了自己的应用需求,那必然会走向应用的误区。其实有很多场合,低规格、低频率反而更适合。不信?请看我们下边的实例。
1、CPU频率降了性能未必降
有人或许会说,在这样一个追求速度的年代,非但不说超频反而提倡降频,你这不是缘木求鱼吗?非也,笔者在这里说的降频其实是希望帮助处理器获得更高性能,事实上,这里的降频,降的是倍频。处理器频率由外频和倍频组成已经有多年了。有些用户为了超频,费尽心机,但是,无奈自己的处理器并不是极品版本的型号,例如0.13μm工艺的A0版本Athlon
XP Thoroughbred性能不佳,超频能力也显得颇为低下,此时,只尝试超外频来提高主频就无法达到处理器超频后的最佳性能了。
正确的做法是首先破解处理器的倍频,例如1700+由133×11=1466MHz组成,在破解倍频后,即使这款处理器完全不能超频,我们也可以将其设置为8.5倍频,同时将外频调节为166MHz,从而获得1411的主频,虽然此时主频有所降低,但由于倍频减少,造成外频增加,从而在数据总线上有极大的优势,性能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高。事实证明,降低倍频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提升性能的方法,早期使用Palomino核心时代,曾有人将一颗几乎不能超频的Athlon
XP破解倍频后超频到200MHz外频,此时虽然主频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小幅下降,但总体性能上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而且CPU在高频工作时的发热问题也让人头痛,笔者曾经为了测试国内第一片Audigy2声卡,把自己的毒龙850降频到600MHz,然后配上了只有3500转的低速散热风扇,听测试乐曲时不再有那些噪音伴奏,测试结论自然要客观得多。
理性建议:人们总是希望CPU的总线得到提升,因为那将使得系统整体性能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高。其实我们可以自己提前实现高前端总线,方法就是设法降低系统的倍频,来提高系统的外频。在相同的频率下,高外频状态显然可以获得更高的性能。
如果你忍受不了CPU风扇的嗡嗡噪音,那么平时降低主频,更换噪音更低的风扇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尤其适合PC音频发烧友。
2、DDR400不敌DDR333
DDR400是全球内存规范组织JEDEC最新通过的DDR内存规范,它运行于200MHz频率,通过在触发信号的上下沿都发送数据来获得两倍的数据频率,最大带宽高达400×64÷8=3.2GB/s。而DDR333则是早一代的标准,最大传输带宽2.7GB/s。照理来说,DDR400内存带宽大,而DDR333内存带宽小,显然是DDR400模式更优秀吧?可事实并非千篇一律。
首先是DDR400内存的参数设置,一般DDR400内存运行于DDR400模式时,其CAS延迟都会被设置成2.5甚至3,这是因为高内存频率时为了稳定性不得不如此。CAS延迟的时间越短,相应数据吞吐速度也就越快了,所以这个数值越小越好。如果将DDR400内存设置为DDR333模式运行,往往CAS延迟就能被提升一个档次到2,简单的一个提升,作用却非常明显,
[email protected]的带宽并不一定会比DDR333@2的要高。其次是DDR400是否能发挥作用。Pentium
4处理器采用四泵式总线结构,最大内存带宽3.2GB/s,DDR400正好能满足要求,而Athlon XP目前最大前端总线为333MHz,只能接受最高2.7GB/s带宽,DDR400显然是浪费了。而且还有一个非常令人不解的现象,就是现在在部分Nforce2主板上,某些测试项目中,同一块主板使用了双通道DDR400内存反而不如使用双通道DDR333成绩高,目前支持DDR400的主板兼容性还需改进。
理性建议: DDR400的设置要求是很严格的,不少主板的DDR400模式运行都不稳定,而且绝大多数支持DDR400的主板都是基于Athlon
XP系统的,因此,将DDR400设置成DDR333非但有利于系统稳定,更能有效提升带宽和效率。Athlon XP目前最大前端总线为333MHz,只能接受最高2.7GB/s带宽,DDR400显然是浪费了。
3、老显示器用高刷新率伤眼
一台电脑中,使用寿命最长的是什么?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升级电脑都在谈论主要配件,但显示器始终是作为被保留的对象。老式显示器的使用寿命似乎显得无穷无尽,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显示器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发生显像管老化、高压包运行不正常的现象,此时,显示器的图像也就变得难以忍受了。
一般显像管老化时会发生的现象是聚焦偏转严重,显示器发模糊,文字难以看清,往往会出现重影,而且一般设置下亮度显得太暗,必须把亮度调到最高才能看得清楚,玩CS等游戏,在走廊中就会伸手不见五指,看图片色彩也完全失真。
[1] [2] [3]
很多用户碰到这样的情况前去修理时,维修部门往往会直接建议你购买一台新显示器,不过,显示器无论怎么降价,始终是价格昂贵的产品,如果能以退为进,重新让显示器焕发青春,又有何不好呢?这个解决方法很简单,对付显像管老化的现象,我们可以把分辨率调低一档,而提升显示器的刷新率。比如在两年前最畅销的纯平显示器带宽大多是110MHz,使用1024×768@85Hz状态近两年了,现在显示文本时字体越来越模模糊糊,可降到800×600@85Hz时,显示效果又变得清晰。在高分辨率、高刷新率下长期工作,会导致一部分显示器出现高频不稳定现象。这种现象在一些老款的15英寸或者17英寸的CRT显示器中也很常见。
为了避免日后出现显示器性能下降,在购买显示器的其实就要躲避一些高参数误区。水平刷新率是衡量一台显示器最重要的规格指标之一,它要比大家平时都关注的带宽指标更值得信赖。因为根据公式:
带宽=水平刷新率×水平点数×参数
可能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同样是标称85kHz水平刷新率的产品,其带宽标称有的是110MHz,有的是135MHz,其原因就是不同的厂家选取的参数不同。这个参数通常取1.3,
所以85×1024×1.3=110M。如果这个参数选取过高,所以可以在表面上提升带宽指标,但高频稳定性就大大折扣了,这也是一些标称135MHz带宽的显示器无法在1024×768@85Hz下工作的深层原因。
以下我们给出了常见水平刷新率与最佳显示模式的对应关系:
85 kHz1024 x 768 @ 85Hz
95 kHz1280 x 1024 @ 85Hz
107 kHz1600 x 1200 @ 85Hz
115 kHz1600 x 1200 @ 92Hz
理性建议:当显示器老化后,在高分辨率下如果刷新率也设置得很高,自然会引起高频不稳定,刷新率过低会伤害眼睛,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降低分辨率获得更稳定的画面。虽然降低刷新率可能也能让显示器避免高频不稳定,所以最合理的方法还是降低分辨率,但降低到75Hz以下就会看起来有明显闪烁感。
4、声道多未必高档
“是不是声道数越多,音箱就越高档?”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在很多人心里总是觉得5.1声道的音箱体形威武,摆在客厅自然是很有档次。孰不知许多看似豪华的廉价家庭影院,其前置和后置只是利用电子上简单的延迟来实现所谓的环绕立体声,其实声场定位本来就是一团糟。国外一些2.0结构的HI-FI音箱只所以价格昂贵,也是在其扬声器单元品质和功放电路上痛下血本。多声道音箱在营造影院级音效时占有优势,但对于纯粹的音乐欣赏就要看音箱喇叭单元和供放电路的品质了。而且目前片源最多的CD就是以双声道格式录音的。理论上来说,两个点音源可以几近完美地回放出音乐的原貌。所以现在很多顶级的HI-FI音箱还是采用了2.0书架结构,音质和声道的多少没有必然联系,现在即使很高档的家庭AV音响若论音质可能都比不过价格还低一些的2.0HI-FI书架箱。家庭影院音箱追求的是整体上的声音定位效果,而HI-FI音箱则是追求最忠实的音质表现。不同的用途定位决定了设计上各有侧重,所以简单地用声道数目来衡量音箱的品质显然是武断的。目前市场上有些知名的品牌也有400元左右的5.1产品,看影碟时效果还是让人满意,但拿它来听音乐,与同价位的2.0音箱相比,在音质上就要有一定的差距了。就拿现在市场上品质公认的惠威音箱来说,M200的音乐感是多媒体音箱中出类拔萃的,在回放一些发烧天碟时,中音显然要比价格更为昂贵的M20-5.1圆润。现在也有不少2。0的音箱打着HI-FI的旗号骗人,所用的扬声器也通常哗众取宠,吵作一些真正高档音箱中诸如工点同轴的概念,但实际回放时却是音质平平,对音箱要想下一个准确的结论,最好在一些有经验的朋友陪同下,去专业的音响店听听天朗等世界一流品牌产品的表现,随着经验的增加,欣赏和辨别能力都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理性建议:还是那句老话,选择一样产品,首先要看它的用途是什么,不同类型的音箱适用于不同的场合,简单用声道数来衡量音箱的品质显然是不科学的。
5、高速硬盘噪音扰人
如今的IDE硬盘世界正向万转挺进,SCSI硬盘则已经步入了15000转的行列,更高的传输速率,更快的寻道时间,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随手拿起一张报价单,可以看到,上面罗列的硬盘报价越来越低,7200转硬盘成为主流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典型来说,一款40GB的7200转DiamondMax
Plus 8,售价680元,而一款40GB的5400转U6,售价也要635元,两相权衡,似乎5400转硬盘的价格优势已经不存在了。
真的如此吗?看起来的确,7200转硬盘转速高,寻道时间短,读取速度快,而价格又便宜,如果选U6而不选DiamondMax
Plus 8似乎就是傻瓜了。不过别忘了,7200转硬盘也不是没有代价的,绝大多数情况下,7200转硬盘的噪声表现仍然让人难以忘怀。调查表明,7200转硬盘的噪声强度平均比5400转硬盘要高5到10分贝,而声音强度中每增加6分贝,代表声音增加一倍!
理性建议: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噪声已经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在家中,倘若半夜里使用电脑频繁,而硬盘却不时发出刺耳且连续的嗡嗡声,难免让家人难以安睡,对使用者的身心也大有影响。所以,购买一款5400转的低转速硬盘所能带来的安静享受无疑是金钱所买不到的。
6、插槽数量未必越多越好
买电脑时,时常看到用户会选购一些不切需求的东西,尤其普遍的现象就在于对ATX标准大小的主板和机箱的追求。ATX标准大小主板提供5到6个PCI支持,而MicroATX主板只能提供二三个,甚至有些只能提供1个,ATX标准大小的机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4高机箱,往往可以提供4个5寸驱位置,3个3.5寸驱位置,而MicroATX机箱只能提供1到2个5寸驱位和2个3寸驱位,扩展性能的差异显而易见。
[1] [2] [3]
那么,仅仅一个扩展性能差异就是决定购买ATX设备的理由了吗?并非如此,笔者时常看到这些消费者在配上ATX主板、机箱后,因为板载了声卡、网卡,结果PCI插槽一个都没有使用,光驱、硬盘各配了一个,甚至软驱都没有配备。在这种情况下,6个PCI槽被浪费了,而庞大的机箱体积又大大占据了家居空间,放置起来碍手碍脚。我的一个亲戚就在买完电脑用了两天后抱怨说应该买个小点的机箱,现在连放的地方都没有。
理性建议:算一算我们现在会用多少设备吧,显卡有其专用的AGP插槽,几乎所有主板整合声卡,新出品的主板大多会有整合网卡的版本,这样一来,PCI插槽几乎无用武之地,留下二三个空位备用的MicroATX主板显得更加经济实惠。只有普通机箱一半高的机箱也是普通消费者的首选,很难想象有人会装满4个光驱位置,硬盘1到2个也绰绰有余,至于软驱,现在早就开始淘汰了,不用也罢。当然,笔者并非说ATX机箱毫无用途,事实上笔者自己使用的电脑就配备了4个光驱,6个PCI槽插满,不过这只是发烧友的做法,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MicroATX已经够用了!买电脑时,时常看到用户会选购一些不切需求的东西,尤其普遍的现象就在于对ATX标准大小的主板和机箱的追求。ATX标准大小主板提供5到6个PCI支持,而MicroATX主板只能提供二三个,甚至有些只能提供1个,ATX标准大小的机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4高机箱,往往可以提供4个5寸驱位置,3个3.5寸驱位置,而MicroATX机箱只能提供1到2个5寸驱位和2个3寸驱位,扩展性能的差异显而易见。
7、去除没有散热效果的风扇
乍一看标题,很多读者大概会想:“这个人怎么刚才说过了现在又来说,我知道了机箱风扇有噪声。”不完全对,事实上,机箱风扇的确有噪声,但如果你使用的是7200转硬盘、二三个GHz频率的系统,要强制你关掉机箱风扇,而仅仅只是因为噪声,显然是说不过去的。不过我想说的是,事实上,这几个机箱风扇到底起了些什么作用。
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是两门非常深奥的科学,国内外研究这两门科学的人才往往进了国家最重要的军事研究机构,对包括战机、战舰的研究起关键性推动作用。而机箱的设计也有同样的特点。使用风扇吹风、抽风,会引起机箱内空气的流动,而空气的流动是否科学也就意味着机箱内的散热效率究竟有多高。绝大多数机箱厂商的相关研究只是浮光掠影,在机箱说明书上画个四不像图就草草了事,加风扇对厂商来说成本不高却显得更加专业。但是对消费者来说,在不合理的地方加装风扇只会破坏机箱内的空气流动,举个极端的例子,所有机箱风扇全部吹风或者全部抽风,那么结果会如何?显然,此时机箱内外很难进行空气交换,原本用来加强散热的风扇反而成了累赘。要验证机箱内的附加风扇是否合理,其实只要将手放在硬盘或者CPU等发热量较大的位置,如果丝毫感觉不到空气沿固定的轨迹流动,那么说明你安装的附加风扇起到的作用大概只是增加了噪音。
理性建议:笔者在这里建议各位关掉几个机箱风扇是有道理的,这个道理不仅仅是为了减少噪音,更多的是为了提升散热效率,当然,如果你能确信自己的机箱风扇肯定经过了良好的风道设计,那么例外。
8、低速刻录,光盘兼容性好
CDRW刻录机的普及程度现在已经完全不能与两年前相比了,想当初,笔者2000元购买4倍速SONY刻录机已经显得非常奢侈,现在500元购买52倍速刻录机也很常见。不过,高倍速的刻录并不是一帆风顺,很多时候我们都很难买到合适的刻录盘,由此产生的烦恼就多了。
现在市场上标称52倍速刻录的刻录盘屈指可数,即便支持48倍速的也是寥寥无几,绝大多数的刻录盘最多支持到32倍速。有些用户看到这种情况就觉得很不爽,好在刻录机支持强行超速刻录,于是不但超刻容量,甚至速度也要超上一超,可是没想到超上一超就出问题了。32倍速刻录盘超速刻录的出错概率远大于当初4倍速、8倍速时代,看到一堆一堆的废弃光盘被当成茶杯垫,笔者不禁想说一句:降速刻录,稳定第一。所以笔者推荐在刻录软件提示选择多高的刻录速度的界面时,最好设置刻录速度低于12速。事实上,32倍速刻录光盘时间也并不长,由于高速刻录机往往采用恒定角速度或者区域恒定线速度的方法来刻录,所以最后的平均速度52倍速不会比32倍速高太多,往往两者实际刻录时间差距在20秒左右,这样一个差距有必要冒刻费光盘的危险吗?重刻一张可是要费更多时间,而且还白白浪费2元钱呢!
理性建议:数据安全无价!目前在市场的刻录盘片良莠不齐的情况下,降速刻录可以保证数据盘获得更好的兼容性和安全性。
总结
看过以上生动的例子,你还会为一些数字上简单的提升叫好吗?其实只要我们头脑冷静,知道自己的需要,了解产品的特性,那就可以找到更适合自己的IT装备。希望这篇拙作能带给你一些思考,让电脑给你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快乐,有必要时,让我们果断地减低那些频率之类的数字标称!那样,我们应用电脑的水平其实在前进!
作者:逸尘、乌云
(出处:http://www.sheup.com)
[1] [2] [3]
理性建议:数据安全无价!目前在市场的刻录盘片良莠不齐的情况下,降速刻录可以保证数据盘获得更好的兼容性和安全性。
总结
看过以上生动的例子,你还会为一些数字上简单的提升叫好吗?其实只要我们头脑冷静,知道自己的需要,了解产品的特性,那就可以找到更适合自己的IT装备。希望这篇拙作能带给你一些思考,让电脑给你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快乐,有必要时,让我们果断地减低那些频率之类的数字标称!那样,我们应用电脑的水平其实在前进!
作者:逸尘、乌云
(出处:http://www.sheup.com)
[1] [2] [3] [4]
理性建议: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噪声已经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在家中,倘若半夜里使用电脑频繁,而硬盘却不时发出刺耳且连续的嗡嗡声,难免让家人难以安睡,对使用者的身心也大有影响。所以,购买一款5400转的低转速硬盘所能带来的安静享受无疑是金钱所买不到的。
6、插槽数量未必越多越好
买电脑时,时常看到用户会选购一些不切需求的东西,尤其普遍的现象就在于对ATX标准大小的主板和机箱的追求。ATX标准大小主板提供5到6个PCI支持,而MicroATX主板只能提供二三个,甚至有些只能提供1个,ATX标准大小的机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4高机箱,往往可以提供4个5寸驱位置,3个3.5寸驱位置,而MicroATX机箱只能提供1到2个5寸驱位和2个3寸驱位,扩展性能的差异显而易见。
那么,仅仅一个扩展性能差异就是决定购买ATX设备的理由了吗?并非如此,笔者时常看到这些消费者在配上ATX主板、机箱后,因为板载了声卡、网卡,结果PCI插槽一个都没有使用,光驱、硬盘各配了一个,甚至软驱都没有配备。在这种情况下,6个PCI槽被浪费了,而庞大的机箱体积又大大占据了家居空间,放置起来碍手碍脚。我的一个亲戚就在买完电脑用了两天后抱怨说应该买个小点的机箱,现在连放的地方都没有。
理性建议:算一算我们现在会用多少设备吧,显卡有其专用的AGP插槽,几乎所有主板整合声卡,新出品的主板大多会有整合网卡的版本,这样一来,PCI插槽几乎无用武之地,留下二三个空位备用的MicroATX主板显得更加经济实惠。只有普通机箱一半高的机箱也是普通消费者的首选,很难想象有人会装满4个光驱位置,硬盘1到2个也绰绰有余,至于软驱,现在早就开始淘汰了,不用也罢。当然,笔者并非说ATX机箱毫无用途,事实上笔者自己使用的电脑就配备了4个光驱,6个PCI槽插满,不过这只是发烧友的做法,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MicroATX已经够用了!买电脑时,时常看到用户会选购一些不切需求的东西,尤其普遍的现象就在于对ATX标准大小的主板和机箱的追求。ATX标准大小主板提供5到6个PCI支持,而MicroATX主板只能提供二三个,甚至有些只能提供1个,ATX标准大小的机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3/4高机箱,往往可以提供4个5寸驱位置,3个3.5寸驱位置,而MicroATX机箱只能提供1到2个5寸驱位和2个3寸驱位,扩展性能的差异显而易见。
7、去除没有散热效果的风扇
乍一看标题,很多读者大概会想:“这个人怎么刚才说过了现在又来说,我知道了机箱风扇有噪声。”不完全对,事实上,机箱风扇的确有噪声,但如果你使用的是7200转硬盘、二三个GHz频率的系统,要强制你关掉机箱风扇,而仅仅只是因为噪声,显然是说不过去的。不过我想说的是,事实上,这几个机箱风扇到底起了些什么作用。
[1] [2] [3] [4] [5] [6] [7]
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是两门非常深奥的科学,国内外研究这两门科学的人才往往进了国家最重要的军事研究机构,对包括战机、战舰的研究起关键性推动作用。而机箱的设计也有同样的特点。使用风扇吹风、抽风,会引起机箱内空气的流动,而空气的流动是否科学也就意味着机箱内的散热效率究竟有多高。绝大多数机箱厂商的相关研究只是浮光掠影,在机箱说明书上画个四不像图就草草了事,加风扇对厂商来说成本不高却显得更加专业。但是对消费者来说,在不合理的地方加装风扇只会破坏机箱内的空气流动,举个极端的例子,所有机箱风扇全部吹风或者全部抽风,那么结果会如何?显然,此时机箱内外很难进行空气交换,原本用来加强散热的风扇反而成了累赘。要验证机箱内的附加风扇是否合理,其实只要将手放在硬盘或者CPU等发热量较大的位置,如果丝毫感觉不到空气沿固定的轨迹流动,那么说明你安装的附加风扇起到的作用大概只是增加了噪音。
理性建议:笔者在这里建议各位关掉几个机箱风扇是有道理的,这个道理不仅仅是为了减少噪音,更多的是为了提升散热效率,当然,如果你能确信自己的机箱风扇肯定经过了良好的风道设计,那么例外。
8、低速刻录,光盘兼容性好
CDRW刻录机的普及程度现在已经完全不能与两年前相比了,想当初,笔者2000元购买4倍速SONY刻录机已经显得非常奢侈,现在500元购买52倍速刻录机也很常见。不过,高倍速的刻录并不是一帆风顺,很多时候我们都很难买到合适的刻录盘,由此产生的烦恼就多了。
现在市场上标称52倍速刻录的刻录盘屈指可数,即便支持48倍速的也是寥寥无几,绝大多数的刻录盘最多支持到32倍速。有些用户看到这种情况就觉得很不爽,好在刻录机支持强行超速刻录,于是不但超刻容量,甚至速度也要超上一超,可是没想到超上一超就出问题了。32倍速刻录盘超速刻录的出错概率远大于当初4倍速、8倍速时代,看到一堆一堆的废弃光盘被当成茶杯垫,笔者不禁想说一句:降速刻录,稳定第一。所以笔者推荐在刻录软件提示选择多高的刻录速度的界面时,最好设置刻录速度低于12速。事实上,32倍速刻录光盘时间也并不长,由于高速刻录机往往采用恒定角速度或者区域恒定线速度的方法来刻录,所以最后的平均速度52倍速不会比32倍速高太多,往往两者实际刻录时间差距在20秒左右,这样一个差距有必要冒刻费光盘的危险吗?重刻一张可是要费更多时间,而且还白白浪费2元钱呢!
[1] [2] [3] [4] [5] [6] [7]
理性建议:数据安全无价!目前在市场的刻录盘片良莠不齐的情况下,降速刻录可以保证数据盘获得更好的兼容性和安全性。
总结
看过以上生动的例子,你还会为一些数字上简单的提升叫好吗?其实只要我们头脑冷静,知道自己的需要,了解产品的特性,那就可以找到更适合自己的IT装备。希望这篇拙作能带给你一些思考,让电脑给你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快乐,有必要时,让我们果断地减低那些频率之类的数字标称!那样,我们应用电脑的水平其实在前进!
作者:逸尘、乌云
(出处:http://www.sheup.com/)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