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音箱,多媒体音箱的九大噱头

多媒体音箱的九大噱头 - 电脑DIY - 电脑教程网

多媒体音箱的九大噱头

日期:2007-08-10   荐:
    从音响产品问世的那一天,里面玄而又玄的东西就不少,以至于在发烧友中都出现了一个戏称的“玄学派”。前不久在网上热闹一时的“魔环”看来即是“玄学派”的最新“成就”。

    多媒体音箱脱胎的那一天,也随之从音响发烧中带来了这套“忽悠”的本事,只不过尚没有达到“学派”甚至“邪教”的地步,而仅仅还是“噱头”而已。但仅仅是“噱头”也已经害人不浅。

    多媒体音箱上最著名的噱头,大概就是所谓“奸商功率”的PMPO功率标准和“木质音箱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了吧?不过这些老一代的噱头,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各位有识之士的不断批判,现在已经很难再“忽悠”人了,可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桃换旧符”,一个老噱头倒下去,千千万万个新噱头冒出来,前赴后继,辛勤致力于“忽悠”消费者的“壮丽事业”。新一代的“噱头”在继续蒙骗着众多的多媒体音箱消费者们。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多媒体音箱市场上新一代的九大“噱头”!

    要说明的是——我们选择这“九大噱头”有明确的标准:为大多数人所能认清的,如2、300块的“HI-FI”,我们不选;在理论上没有定论,是非难辨的,如“煲机”,我们不选。我们选择的这“九大噱头”,都是可以绝对肯定完全不对或意义很小,但却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甚至被众多媒体编辑和“高手”屡屡引用的说法。换句话说,即是九种被绝大多数人没有争议的认为正确,但实际上却是毫无疑问属于错误的观点。

    一、钢琴漆

    这是新一代噱头中最“红火”的,新推出的很多音箱,纷纷都以自己是钢琴漆自表。前不久刚看到某个南方新品牌的广告,所打的主要卖点之一就是“100多元的全钢琴漆音箱”。

    可笑!

    如果这款音箱真的是全钢琴漆工艺,那么光这个漆的成本就占了100多元的一大半,它也就别赚什么钱了。

    实际上,现在几乎每款在外观上用了漆,并且是经过打磨的亮光漆的音箱,几乎都会自称或被无知的媒体编辑冠之以“钢琴漆”的美誉,但实际上,迄今为止,真正使用了钢琴漆的多媒体音箱,十个手指即能数得清清楚楚,而且大部分都是千元以上的奢华产品。

    首先,我们必须先明确了解,什么是钢琴漆?

    钢琴漆工艺,是烤漆工艺的一种,它的工序非常复杂,首先,需要在木板上涂以腻子,作为喷漆的底层;将腻子找平后待腻子干透,进行抛光打磨光滑;然后反复喷涂3-5次底漆,每次喷涂后,都要用水砂纸和磨布抛光;最后,再喷涂1-3次亮光型的面漆,然后使用高温烘烤,使漆层固化。

    与普通的高亮喷漆相比,钢琴漆有两大本质的不同点——第一,钢琴漆有很厚的底漆层,实际上,真正钢琴漆的表层,如果用力敲碎,是会像搪瓷一样碎裂的,而不是像普通的漆层一样剥落的;第二,钢琴漆是烤漆工艺,而不是喷漆工艺,经过了一次高温固化过程。

    由于这种差别,所以,与普通的喷漆相比,钢琴漆在亮度、致密性特别是稳定性上要远远高得多,如果不发生机械性的损坏,钢琴漆表层经过多年后依然光亮如新,而普通的亮度喷漆早已氧化渗透不复旧观了。

    但也正因为如此复杂的工序,钢琴漆的成本极度高昂,可以这么说,以普通的5寸2.0书架箱来说,低于500元以下的产品,如果使用全钢琴漆工艺,基本是赚不到什么钱的。

    那么,那些2、300甚至100多的“钢琴漆”音箱是什么?

    这些音箱,实际上使用的是“聚氨酯漆喷漆”工艺。这种漆和钢琴漆的面漆成分(钢琴漆使用的喷漆为“不饱和聚酯漆”)是很接近的,但与钢琴漆工艺相比,这种工艺没有喷涂底漆,也不是烤漆工艺,没有经过高温固化过程,而聚氨酯漆本身的稳定性也不如不饱和聚酯漆。其实际成本,大概只有真正钢琴漆的1/5到1/10!我们所见的绝大多数“钢琴漆音箱”都是这一种。

    从外表上看,没有经验的人很难分辨出这两种工艺的差别,但经过1-2年之后,聚氨酯喷漆就会失去原来的光彩,变得灰头土脸,而钢琴漆则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而另一种所谓的“钢琴漆”,如冲击波SB-2000音箱的侧板,其实不过是在PVC上喷了一层高亮清漆而已,成本微不足道,而且耐久度极差。除了“亮”外,跟钢琴漆一点边都不粘。当然,冲击波也没说过这是钢琴漆,都是一些白痴级的媒体编辑造的谣。

    钢琴漆,今日最大的噱头!

    二、碗盆单元

    碗盆,是相对于锥盆的另一大类单元振膜类型,也就是如惠威T200A的M5N单元那样,像一个半球,没有中间防尘盖的振膜。从惠威在自己的多媒体音箱上使用碗盆以来,现在数不清的多媒体音箱上都用了碗盆单元的设计。并且在自己的宣传中纷纷以“碗盆单元强度高,失真小,还原效果好“作为卖点。

    但是,这件事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碗盆单元与锥盆单元相比,确实其强度要高,低频失真小,速度也快。正因如此,碗盆单元非常适合制作大口径低音单元(实际上惠威最初的碗盆单元都是6寸以上的大家伙)。但问题在于,碗盆单元也仅仅只适合制作低音单元。

    这是因为,碗盆单元的振膜曲线接近于对数曲线,在回放时,它会在高频段产生一个无法消除的谐振峰。如果用于低音单元,可以通过分频器的调整来消除这个峰,但如果用它来做全频带单元,就拿它没有办法了。

    惠威在T200A上使用碗盆单元,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M5N是作为一个低音单元使用的。但在M-20、T120等2.1产品上使用的M3N全频带单元就不怎么科学。它们不仅是碗盆,而且还用了阻尼特性非常差的金属振膜,更加破坏了它们的频响曲线。

[1] [2] [3] [4] [5]  


    但是,综观惠威的产品线设计,M3N单元的问世和使用,其实有惠威统一产品线风格的历史背景在里面,所以虽然这种设计值得怀疑,却也可以理解。但后面跟着的众多跟风者就让人想不通了。惠威有统一产品线的要求在那里,你们又为了什么呢?咋好的不去学——不去学T200A的碗盆应用,而要学着搞讲不通的碗盆全频带呢?特别是你们还没有惠威调整单元的本事?

    跟风啊,噱头啊……

    三、5532

    说起来很惭愧,把5532“运放之皇”的称号介绍到多媒体音箱里来,好像还是我最早干的。但我现在后悔了。

    当年把这个说法介绍出来,的确是在当时来看,多媒体音箱能用上5532算是相当不错了,作为一种肯定的态度,就写上了这一笔。但到了今天,5532似乎被越传越神奇,在众多厂商和众多媒体手中,好像变成了“法宝”一样(说起来可笑,前不久还看到某个白痴评测将“运放之皇”的帽子扣到了D4558头上,晕死……)。我想,该纠正我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把5532打回它的本来面目了。

    5532的确曾有“运放之皇”的头衔,但我们要知道的是,这个头衔是在什么情况下得到的?

    实际上,5532得到这个头衔是在90年代早期,那个时候,集成运放刚刚处在发展初期,今天我们所知的很多高品质运放尚未问世,5532“矬子里头拔将军”,就得了这样一个称号。但在这之后的十年里,新的运放芯片纷纷出现,5532早已算不上一等的美声芯片了。

    当然,以今天的眼光看,5532称为“运放之皇”也依然有足够的理由,因为5532依然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综合性价比最高的运放芯片,无论是廉价的多媒体音箱,还是上万元的HI-FI功放,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从市场角度看,“运放之皇”依然名副其实。但单从音质角度说,5532早已风光不再。

    而提起5532,另一个要说的是——5532和5532还不一样呐!

    不同厂商所出的5532,在价格和效果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实际上,市场上最好的5532和最差的5532,在价格上能够相差10倍之巨!

    就拿现在很多音箱上常用的德州仪器(TI)的5532来说,说实话,有些时候真的觉得很多厂商真的很无耻——你为了省钱,用了就用了,偷偷摸摸用就算了。还有脸把这种东西作为“卖点”拿出来哄人?!

    TI的5532,公认是所有大品牌5532中品质最差的,不仅远不能和被公认最好的大S5532比,就是和常见的JRC5532都有明显差距。其零售价格不到8毛钱,而就连品质比较好的4558芯片,价格都在1块钱以上!而且,实际上TI的5532虽为5532,其音质的确还比不了某些高品质的4558!

    很可悲的是,即便在高档音箱上,这个东西也不算少见,也作为“卖点”!噱头!

    四、等容积设计

    这个东西,其实我的态度比较矛盾。因为它并不能说是错的。但也难以说是对的。

    理由很简单,因为从道理上说,等容积设计并不错。但问题在于,有几个人能听得出来?

    在理论上说,主副箱容积不同,绝对会导致声音产生差异。这也是采用等容积设计的理论基础。但实际上,这种差异是并不明显的。即便主副箱的容积差异达到20%之巨,能听出差别的人也不到人群的一半。毕竟大多数人没有一对“金耳朵”。

    而放到多媒体音箱上,其实还多了一个因素——扬声器的配对性问题。

    所谓,好喇叭不是“做”出来的,而是“挑”出来的。作高档音箱时,进行扬声器的配对挑选是一个起码的要求。但对于多媒体音箱来说,受成本控制,根本没有养声器配对那么一说。只要扬声器误差控制在要求范围内就被认可了。

    问题在于,对于这种低档单元来说,这个“允许误差”是很大的。

    这样,我们很多时候所听到的主副箱声音不同,往往并不是由于容积不同造成的,而是两个单元的配对性太差导致的。反过来说,即便采用了等容积设计,也很可能由于扬声器误差原因使等容积设计的影响化作乌有。

    “等容积设计”不能说是错的,至少在理论上是科学的。但放到多媒体音箱这个领域内,对大多数人恐怕不过算是一种心理作用罢了。

    姑且,算是一个善意的噱头罢。

    五、监听音箱

   从惠威的T200A以来,自称“多媒体监听”的音箱越来越多,比较有名的就有世代V300、轻骑兵V23等等,而连麦博H-200这样的2.1音箱也自称“监听”,这就有点可笑了。

    什么是“监听”?

    当然,谁都能答得上来——监听音箱是音箱的一种,与主音箱、返听音箱区别,主要用于录音、作曲等回放应用,其特点是声音客观,没有音染,云云。

    但谁能描述清,监听音箱真正应该怎么设计?它和普通的回放音箱应该有什么一目了然的区别?

    实际上,上面所说的监听音箱的特点,所描述的是监听音箱“应该”有什么样的能力,而没有说明监听音箱应该怎样来实现这些能力。

    正如上面所说的,监听音箱,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要尽量减小音染,最好声音不要有任何的个性。为了实现这一点,首先从频响上来讲,监听音箱的实质就是要使其频响曲线尽量的平直和平滑,即便为此,使频域上受到损失,也在所不惜!前一点要求,和普通的HI-FI音箱并没有根本区别,而后一点要求,则决定了监听音箱和HI-FI音箱的本质不同!

 [1] [2] [3] [4] [5]  


    对于监听音箱来说,频响的平直和平滑,是在一切之上的最高要求,如果频域性能不理想,最多只是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而频响曲线不好,则将使它失去作为监听音箱的全部价值。但HI-FI音箱,是不这样看的。

    而监听音箱的第二个特点和要求,就是大动态失真一定要小。监听音箱不仅不允许裸箱本身频响造成的失真,而且也不允许功放控制力导致的失真存在。因为这同样是一种音染。

    实际上,专业监听音箱绝大部分都是大功率有源音箱,这和高档HI-FI音箱也是截然不同的,因为监听音箱的使用目标,不允许它冒自由选择功放带来的失真风险。

    监听音箱的第三个特点,是它对环境的要求小。这是录音室的复杂环境本身决定的。它不可能在听音室这样一个理想环境下回放。事实上看,监听音箱中,使用闭箱设计和前倒相设计的产品比例明显比HI-FI、AV等产品高得多。

    而这个特点,也就使得监听音箱除了对静态频谱提出要求外,同样对动态的累积频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要求一个平滑而陡峭的累积频谱,不能有太强的混响效果,避免环境因素带来太多的回放效果影响。

    然而,这恰恰是HI-FI、AV等产品所不能接受的。它们的设计要求足够持续的累积频谱来营造混响和声场的效果。

    对扬声器和裸箱的静态频谱的要求、对功放动态失真的要求、对累积频谱的要求,这三点要求构成了监听音箱在声音上区别于主回放音箱的最最本质差异。

    按照这三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所谓“多媒体监听音箱”中,没有任何一台能够符合“监听”的要求。抛开麦博H-200这种根本没有任何监听资格的2.1产品不说。在所有的2.0产品中,只有惠威T200A多多少少有点监听的“味道”,至少它的静态频谱作得比较平直。但它贫弱的功放根本无法满足监听音箱对于动态控制力的要求,而以AV音箱T200为基础的设计,也不能满足累积频谱的性能要求。

    连T200A也不过如此,三个基本条件勉强满足了一个。其它的“多媒体监听”还是算了吧!

    “监听音箱”不代表高档,而是代表了和“HI-FI”、“AV”截然不同的一种设计思路和使用目的。就像惠威的M1和T600两款音箱,价格差不多,谁比谁好?怎么比?一个书架HI-FI箱一个落地AV箱,设计目的都不同怎么比?

     所以,这种噱头以后就免了吧!

    六、同轴扬声器

    其实,同轴倒算不上太恶劣的噱头,因为以“同轴”为名的产品在近几年很少见了,当初也不曾翻起过大浪。但里面的细节问题到现在很多人、特别是很多媒体尚没有搞清。所以也算是“老而弥新”的噱头了。

    多媒体音箱上的“同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假同轴”,代表产品是世代的“同心一号”。这种产品现在大部分人都认识得比较清楚了。这种所谓的“同轴”实际上是双纸盆单元,只不过在原有的振膜上又加了一层振膜而已。可以获得比普通全频带单元更好的高音延伸。这种单元在汽车音响上最常见。

    真正的同轴扬声器,是将高音扬声器和低音扬声器合为一体,以消除高低音扬声器的相位差,学名叫“同轴共点扬声器”,从理论上说,同轴扬声器的高低音应该是从同一点发出的。

    从外观上,同轴扬声器应该有两个独立的振膜、两个独立的音圈,和两套输入线路。而我们要说的噱头,就是这种真正的同轴扬声器。

    使用真同轴扬声器的产品很少,我记得的只有索威的几款加上纳伟仕的“假洋鬼子”NEC的一款。

    先说“NEC”的这款,这是一个大大的噱头。你可以说它是同轴,也可以说不是。因为它的设计,实际上并未真正将两个单元合为一体,而是在低音扬声器的中心前端安装了一个独立的高音扬声器,二者各有各的磁钢和盆架,只不过机械连接而已。

    我们可以将其视为“同轴”,因为它的确是同轴的。但它其实不能算是,因为“同轴扬声器”只是一个简称,实际上,“同轴”不是目的,“共点”才是问题的核心,而“NEC”的这个扬声器,同轴却不共点。同轴扬声器的根本优势完全失去,只不过比普通的双扬声器设计体积小了点而已。

    而索威的同轴产品,才是国内唯一真正的同轴扬声器多媒体产品。但这个,依然是一个噱头。

    同轴扬声器的发明者,是英国的天朗公司,而主要的同轴产品,也都是天朗和另一家公司KEF制造的。

    如果去音响商店看看天朗和KEF的产品,你会发现一件有趣的事,它们的同轴扬声器,都是6寸以上的大喇叭。而且在中间高音扬声器的部分,一般都会设计一个类似小号角的结构。基本上,看不到小尺寸的产品。

    这是为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如问,为什么搞同轴扬声器?

    前面说过,同轴不是目的,共点才是核心。实际上,之所以设计出同轴扬声器,就是为了解决分离的高低音扬声器,由于声音分别从两个理论发音点发出而导致的声相位不一致的问题。在传统音箱上,用了很多设计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惠威M-200的前倾斜面板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但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莫过于把高低音扬声器设计在一起,并调整它们的发音点完全重合。这样也就不存在声相位不一致的问题了。

    但是,这样的合并带来了新的问题,由于高音扬声器处于低音扬声器的中心,所以它发出的声波首先会在低音扬声器的振膜上反射,而由于低音扬声器本身也在振动,结果就导致了严重的相位干扰。

 [1] [2] [3] [4] [5]  


    天朗和KEF之所以不做小喇叭就是为此,在大尺寸的单元上,由于低音振膜的尺寸比高音扬声器大很多,所以对于高音扬声器来说,可以将其认为近似平面,加上一个小的类号角结构,可以将低音扬声器对高音的干扰减至最小。

    但如果用来做小喇叭呢?

    索威产品的失误就在于此,同轴扬声器的原理决定了它并不适于去做多媒体音箱的小喇叭。这是天王老子也解决不了的先天矛盾。虽然同轴扬声器的另一特点——相对同尺寸设计体积小巧使它显得很合适做多媒体音箱。

    以后,“同轴”这种噱头就免了吧。毕竟大部分的“同轴”全是假的,而就算真的同轴,对于多媒体音箱也是不合适的。

    七、对地辐射

    首先要说的是,这个“噱头”不能当真算是噱头,低音炮的对地辐射设计在AV系统上早就有应用,只不过在多媒体音箱上,在实现步骤上,出了毛病。

    国内多媒体音箱上使用对地辐射设计,最早源于漫步者的R501T,这款音箱实际上是仿造ALTEC的一款5.1箱子而来。漫步者将其称为“对地增压技术”,这也成为了现在同类设计的通用名词。

    其实,对地辐射技术并没有太明显的“增压”效果,它主要的目的还是依靠地面的低通滤波作用净化低音,同时减少低音的方向性,增强低音的氛围感。

    但是,很少有人意识到,对地辐射技术对于低音扬声器有特殊的要求,并不是什么扬声器都可以拿来用的。

    普通的扬声器,都是为垂直或倾斜安装设计的,但是,采用了对地辐射技术的音箱上,扬声器是水平安装的。在这种情况下,扬声器振膜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对悬挂系统会施加一个向下的应力,从而使振膜偏离应在的平衡位置。

    对于这种方式安装的扬声器,由于在静止状态下,振膜的平衡位置和受力状态和默认的垂直安装状态不同,所以扬声器的表现会有微小的差异,更主要的问题是,经过长时间后,它会影响到悬挂系统的平衡,从而使扬声器的悬挂系统发生永久性的形变。

    真正适合对地辐射音箱使用的低音扬声器,其悬挂系统是经过专门设计的。它本身具有一个小的应力来抵消振膜重力的作用。而针对正常的垂直安装状态设计的扬声器,是不能直接在对地辐射结构上使用的。

    然而,在多媒体音箱上,我们并没有见到多少真正的水平安装设计的扬声器。于是,一个好技术也就变成了噱头。

    八、平衡式输入

    平衡式输入(XLR输入),其实在多媒体音箱上至今只有惠威的两款音箱用过,影响并不是很大。但由于大多数多媒体用户特别是媒体人员对于平衡式输入的无知,所以也变成了很少有人看清的噱头。

    所谓平衡式输入,就是使用多条线路同时输入音频信号(常见为三条,最多有7条),其中一条为独立的地线,而剩下的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传输两组相位相反的音频信号。

    在功放内部,这两组信号分别使用一套放大电路进行放大,然后将放大后的信号再行耦合成一个完整波形输出。

    之所以要使用平衡式输入,是因为在平衡式输入中,两组信号具有180度的相位差,经过分别放大和倒相耦合后,可以消除传输过程中引入的干扰噪音。

    但是,平衡式输入的原理本身,要求它使用两套完整且完全相同的功放电路分别对两组信号进行放大。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对于两套电路的配对性要求极高,否则信号就不能完美的耦合。 正因如此,真正的平衡式放大器极为昂贵,一般来说,在HI-FI领域里,支持真平衡放大的功放,至少也在6000元以上。

    反过来说,像T200A这样2000块的箱子,为什么也能支持平衡式输入?原因很简单,这个平衡输入是假的!实际上,T200A上的平衡接口不过是一个接口形式而已,其实际电学结构和T200A的莲花头没有什么区别。需要两套对等的功放电路同时对两组信号进行放大,这是“真”平衡电路的本质特点!

    至于最新的S200A,目前由于笔者没有拿到样品还看不清其设计,由于S200A使用了多个5532运放,所以如果它使用的是前级独立放大,对前级输出耦合,那么其平衡输入不能完全算是“噱头”,而要比T200A的好一些,而如果是输入信号直接耦合,那么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但不管怎么样,没有使用独立放大,也就失去了平衡电路的主要优势!

    当然,惠威的设计不能说是完全没有道理的,特别是T200A,对于使用它来做返听效果的作曲家、录音师等等来说,能够连接平衡信号线,即便是假的,也会更方便一些(因为这些场合的设备一般都用的是平衡信号线),而且虽然功放本身没有任何优势,但平衡信号线本身就有比普通信号线更好的抗干扰能力。所以实际使用中,噪音干扰还是会小一些。但不管怎么说,这个东西还是非常尴尬的——对于这些专业人士,他们都能知道这不过是“伪”接口,效果的提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仅仅是方便一些罢了。而对于普通用户,则可能永远用不上这个接口——毕竟谁也不会再去买一个昂贵的具平衡输出的音源来配它。到头来,白白增加成本而已。

    这,算是一个徒劳而无用的噱头吧。

    九、低音的效果

    这个噱头不是某个厂商制造的,而是众多前赴后继的白痴媒体创造的。

    我们常常可以在评测中看到这样的字眼——“虽然不能对其低音效果报以太高的期望,但在XXHz的信号回放中,音箱依然发出了清晰的声音,作为小型的低档产品,这个效果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

    我们不怀疑他们听到了声音,但问题是,他们听到了什么?


 [1] [2] [3] [4] [5]  

    实际上,对于多媒体音箱来说,很低的频率是根本不能回放的,这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音箱先天设计本身的原因,扬声器的基本参数中有一个f0参数,代表的是扬声器的最低谐振频率。低于这个频率的声音,扬声器是无法发出来的——这不意味着低于这个频率,扬声器就不动了,而是指扬声器此时的功率转换效率太低,根本不足以使振动转变成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强度。

    而使用各种复杂的倒相结构,由于是气体振动发声,所以可以延展低频的下限,但是,这种延伸也是有限的,一般不会超过同尺寸闭箱下限的0.7倍。结合F0参数,一般来说,如5寸书架箱的低频下限,无论如何也不会超过60Hz。

    正因如此,所以有些产品,例如BOSE的很多低音炮干脆采用的是带通结构而非低通结构,就是为了滤掉极低频的无效振动,以消除杂音。

    其次,就算音箱能够回放很低的频率,能不能听得到还是个问题。

    要保证某个频率的声音被原汁原味的听到,则以长方形房间为例,其最远的两面墙之间的直线距离至少要达到声波波长的一半。因为声波会经过墙面的反射,再行叠加,形成高频驻波。如果不能保证这个基本的距离,则此时,虽然音箱在回放某一频率的声音,但我们的耳朵听到的却已经是比这个频率高得多的一个频率了。而如果要保证低频的量感比例正确,则最近的两面墙之间的距离也必须达到波长的一半。

    不要说20Hz或30Hz,就说40Hz这个在很多评测人员看来似乎”很容易“回放的频率,它的波长一半为4米左右。要听到,还是不太过困难。但要保证完全正确,你的房子高度有4米吗?

    听什么听啊……

    那么,很多人信誓旦旦的“听到”甚至低达“25Hz”的声音,而且“量感很充沛”,他们究竟听到了什么?

    他们听到的是高频谐波。是失控的扬声器生成的高频谐波和在环境中经过反射叠加进一步形成的谐波。这种“优秀”产品是不折不扣的烂货!

    正因如此,BOSE才会在自己的小型低音炮上采用带通设计,干脆的滤掉下端的声音,因为BOSE的设计师明白,这种声音“听到”还不如“听不到”的好,它们是不折不扣的杂音。

    很多的评测文章动辄谈论低频,但有多少人真的认清了?说到扬声器的失控,居然有很多评测人员将在低音回放时看得到扬声器“振动”的音箱视为低频优秀?不想一想——回放50Hz的信号就意味着扬声器振膜每秒钟要完成50个完整冲程的运动,人眼睛的反应速度才有多快?超过24桢/秒的变化,人眼已经无法分辨,又怎么能看得到50Hz的剧烈振动?

    能够用眼睛看到扬声器振膜在“抖动”,说明此时扬声器已经完全失控,在振动后不能迅速恢复原位了,还好什么好啊?!

    结语,为什么写这篇东西

    这篇文章其实并不是写给普通读者看的。

    这篇文章是写给厂商看的。做生意应该踏踏实实,适当的宣传并无不可,但“忽悠”人来赚钱难道不觉得良心有愧?甚至将本属错误的东西写成如神赐恩物,难道不怕百年之后堕入拔舌地狱吗!?

    别忽悠了,再眩目的把戏,也总有人能看破。别把HI-FI那一套邪教作风拿过来了。

    这篇文章最终的目的,是给媒体编辑们看的。其实,说很多人是枪手,真的是冤枉了他们,他们只不过是不懂,真的不懂,和广大的普通用户一样什么都不懂,但他们的身份又要求他们必须勉为其难的去装作很懂。于是,他们先是稀里糊涂的被人家“忽悠”,然后再自以为然的去替人“忽悠”,迷惘之中,无心之中变成了奸商的帮凶。

    只是,凡事都适可而止吧,不懂不是过错,但不能永远不懂啊。前不久,IT168的一位编辑写了一篇盖世奇文,我在本站论坛上写的“挑错文章”居然就写了1千多字之长。这样的文章拿出来给菜鸟看,难道不怕被诅咒而做噩梦吗?

    没有人什么都懂,但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就应该去用心学点东西,多少让自己变得聪明一些,不是吗?

    这篇文章里涉及到的这些东西,可能是近一段以来媒体们忽悠最多的,因为他们自己先被忽悠了,晕晕乎乎之中,接着去忽悠读者,还自以为做了一件大好事情。背上了枪手之名还莫名其妙。冤啊。

    冤吗?

(出处:http://www.sheup.com)


 [1] [2] [3] [4] [5] 

    不要说20Hz或30Hz,就说40Hz这个在很多评测人员看来似乎”很容易“回放的频率,它的波长一半为4米左右。要听到,还是不太过困难。但要保证完全正确,你的房子高度有4米吗?

    听什么听啊……

    那么,很多人信誓旦旦的“听到”甚至低达“25Hz”的声音,而且“量感很充沛”,他们究竟听到了什么?

    他们听到的是高频谐波。是失控的扬声器生成的高频谐波和在环境中经过反射叠加进一步形成的谐波。这种“优秀”产品是不折不扣的烂货!

    正因如此,BOSE才会在自己的小型低音炮上采用带通设计,干脆的滤掉下端的声音,因为BOSE的设计师明白,这种声音“听到”还不如“听不到”的好,它们是不折不扣的杂音。

    很多的评测文章动辄谈论低频,但有多少人真的认清了?说到扬声器的失控,居然有很多评测人员将在低音回放时看得到扬声器“振动”的音箱视为低频优秀?不想一想——回放50Hz的信号就意味着扬声器振膜每秒钟要完成50个完整冲程的运动,人眼睛的反应速度才有多快?超过24桢/秒的变化,人眼已经无法分辨,又怎么能看得到50Hz的剧烈振动?

    能够用眼睛看到扬声器振膜在“抖动”,说明此时扬声器已经完全失控,在振动后不能迅速恢复原位了,还好什么好啊?!

    结语,为什么写这篇东西

    这篇文章其实并不是写给普通读者看的。

    这篇文章是写给厂商看的。做生意应该踏踏实实,适当的宣传并无不可,但“忽悠”人来赚钱难道不觉得良心有愧?甚至将本属错误的东西写成如神赐恩物,难道不怕百年之后堕入拔舌地狱吗!?

    别忽悠了,再眩目的把戏,也总有人能看破。别把HI-FI那一套邪教作风拿过来了。

    这篇文章最终的目的,是给媒体编辑们看的。其实,说很多人是枪手,真的是冤枉了他们,他们只不过是不懂,真的不懂,和广大的普通用户一样什么都不懂,但他们的身份又要求他们必须勉为其难的去装作很懂。于是,他们先是稀里糊涂的被人家“忽悠”,然后再自以为然的去替人“忽悠”,迷惘之中,无心之中变成了奸商的帮凶。

    只是,凡事都适可而止吧,不懂不是过错,但不能永远不懂啊。前不久,IT168的一位编辑写了一篇盖世奇文,我在本站论坛上写的“挑错文章”居然就写了1千多字之长。这样的文章拿出来给菜鸟看,难道不怕被诅咒而做噩梦吗?

    没有人什么都懂,但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就应该去用心学点东西,多少让自己变得聪明一些,不是吗?

    这篇文章里涉及到的这些东西,可能是近一段以来媒体们忽悠最多的,因为他们自己先被忽悠了,晕晕乎乎之中,接着去忽悠读者,还自以为做了一件大好事情。背上了枪手之名还莫名其妙。冤啊。

    冤吗?

(出处:http://www.sheup.com)


 [1] [2] [3] [4] [5] [6] 


    而使用各种复杂的倒相结构,由于是气体振动发声,所以可以延展低频的下限,但是,这种延伸也是有限的,一般不会超过同尺寸闭箱下限的0.7倍。结合F0参数,一般来说,如5寸书架箱的低频下限,无论如何也不会超过60Hz。

    正因如此,所以有些产品,例如BOSE的很多低音炮干脆采用的是带通结构而非低通结构,就是为了滤掉极低频的无效振动,以消除杂音。

    其次,就算音箱能够回放很低的频率,能不能听得到还是个问题。

    要保证某个频率的声音被原汁原味的听到,则以长方形房间为例,其最远的两面墙之间的直线距离至少要达到声波波长的一半。因为声波会经过墙面的反射,再行叠加,形成高频驻波。如果不能保证这个基本的距离,则此时,虽然音箱在回放某一频率的声音,但我们的耳朵听到的却已经是比这个频率高得多的一个频率了。而如果要保证低频的量感比例正确,则最近的两面墙之间的距离也必须达到波长的一半。

    不要说20Hz或30Hz,就说40Hz这个在很多评测人员看来似乎”很容易“回放的频率,它的波长一半为4米左右。要听到,还是不太过困难。但要保证完全正确,你的房子高度有4米吗?

    听什么听啊……

    那么,很多人信誓旦旦的“听到”甚至低达“25Hz”的声音,而且“量感很充沛”,他们究竟听到了什么?

    他们听到的是高频谐波。是失控的扬声器生成的高频谐波和在环境中经过反射叠加进一步形成的谐波。这种“优秀”产品是不折不扣的烂货!

    正因如此,BOSE才会在自己的小型低音炮上采用带通设计,干脆的滤掉下端的声音,因为BOSE的设计师明白,这种声音“听到”还不如“听不到”的好,它们是不折不扣的杂音。

    很多的评测文章动辄谈论低频,但有多少人真的认清了?说到扬声器的失控,居然有很多评测人员将在低音回放时看得到扬声器“振动”的音箱视为低频优秀?不想一想——回放50Hz的信号就意味着扬声器振膜每秒钟要完成50个完整冲程的运动,人眼睛的反应速度才有多快?超过24桢/秒的变化,人眼已经无法分辨,又怎么能看得到50Hz的剧烈振动?

    能够用眼睛看到扬声器振膜在“抖动”,说明此时扬声器已经完全失控,在振动后不能迅速恢复原位了,还好什么好啊?!

    结语,为什么写这篇东西

    这篇文章其实并不是写给普通读者看的。

    这篇文章是写给厂商看的。做生意应该踏踏实实,适当的宣传并无不可,但“忽悠”人来赚钱难道不觉得良心有愧?甚至将本属错误的东西写成如神赐恩物,难道不怕百年之后堕入拔舌地狱吗!?

    别忽悠了,再眩目的把戏,也总有人能看破。别把HI-FI那一套邪教作风拿过来了。

    这篇文章最终的目的,是给媒体编辑们看的。其实,说很多人是枪手,真的是冤枉了他们,他们只不过是不懂,真的不懂,和广大的普通用户一样什么都不懂,但他们的身份又要求他们必须勉为其难的去装作很懂。于是,他们先是稀里糊涂的被人家“忽悠”,然后再自以为然的去替人“忽悠”,迷惘之中,无心之中变成了奸商的帮凶。

    只是,凡事都适可而止吧,不懂不是过错,但不能永远不懂啊。前不久,IT168的一位编辑写了一篇盖世奇文,我在本站论坛上写的“挑错文章”居然就写了1千多字之长。这样的文章拿出来给菜鸟看,难道不怕被诅咒而做噩梦吗?

    没有人什么都懂,但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就应该去用心学点东西,多少让自己变得聪明一些,不是吗?

 [1] [2] [3] [4] [5] [6] [7] [8]  


    这篇文章里涉及到的这些东西,可能是近一段以来媒体们忽悠最多的,因为他们自己先被忽悠了,晕晕乎乎之中,接着去忽悠读者,还自以为做了一件大好事情。背上了枪手之名还莫名其妙。冤啊。

    冤吗?

(出处:http://www.sheup.com/)


 [1] [2] [3] [4] [5] [6] [7] [8]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