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较为成熟的P2P应用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是运算群组,一是数据传输。 运算群组的代表就是Intel开发的相关技术,而且已经在Intel内部得到应用。这种技术实际上是将网络上闲置的CPU资源集合起来,进行较大的运算。这一点很像目前的电力网络,而在实际应用中也和电力网络类似。各处闲置的CPU资源就好像各个发电机组,需要处理的运算就好像用电的用户。但不同的是,发电机组往往是较为集中的,用电用户是分散的,运算群组的情况恰恰相反。但是相同的是,都需要有一个中央调度,电力调度是计划和调配发电和配电;计算群组的调度是将大的运算任务分解成小的运算,再分配给各处的CPU运算。目前电力网络的控制有一项较新的技术就是"神经元控制",以前的各个机组的发电量都是靠调度员根据以往的情况和经验,预先制定计划。而新的技术可以提高自动化程度,计算群组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技术进行控制。 但是国内绝大部分公司或是研究机构,本身不具备CPU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由于技术储备的不足,所以很难开发相关的运算群组的技术。 数据传输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大家较为熟悉的就是文件传输和资源共享。从技术本身和商业应用的角度考虑,笔者大致把这类应用分成三种模式。 第一类的代表是Gnutella。Gnutella采用自身的协议,采用完全分布式的模式,不需要中央服务器的支持。采用这种模式的好处是,用户完全可以不依靠服务器的支持。有人对这种模式大加赞赏,但是这种模式没有任何商业价值,因为无法获取用户信息和对用户进行有效的控制。实际上,Gnutella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式的系统,是一个非功利性质的机构开发的。 在国内,深圳点石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运营的Openext就是基于Gnutella的协议开发的,在其上搜索得到的资源实际上就是国际上Gnutella系统上的资源。 第二类的代表是KaZaA。KaZaA类似于P2P的鼻祖--Napster,采用中央服务器进行管理,但是数据不通过服务器传输,服务器的作用是存储用户资料和登录服务。KaZaA采用了多点下载的技术,同一个文件可以从多个拥有相同文件的其它用户处分布下载,提高下载速度。国内北京正佳乐的PP点点通,武汉维宇的Reallink都是这种模式,但是技术上还没有达到KaZaA的水平。 第三类是Groove。得益于微软的6500万美圆的投资,加上自身强大的技术实力(Groove的技术总监是Lotus之父),Groove在商业应用方面是走的最远的,笔者个人也认为Groove的模式是最好的,是最值得国内同行学习的。
Groove的方向很明确,就是企业或是商务的应用,Groove自身的功能并不多,只是搭建了一个P2P的平台,然后设计出通用程序接口,实际上Groove的大多数功能都是第三方开发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到Groove的网站www. Groove.net上看看,可以下载它的一个演示动画,了解一下Groove提供的商业应用。 其实国外的P2P技术和商业应用的发展有很多,笔者不可能介绍的很全面,而且这也不是本文的主旨。下面将会用较多的文字分析国内的实际情况,分析和探讨国内P2P发展的道路,也算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笔者个人认为,在目前国内的P2P发展并不适合采用Gnutella和KaZaA的模式。这主要是因为两个因素。 第一,Gnutella是一种无政府主义,表面上好像是互联网精神的回归,给予用户最大的自由,实际上,还是那句老话--"没有绝对的自由"。同时,就像上文所说的,运营商无法控制的用户是没有商业价值的。 国内的PP点点通和Reallink是类似于KaZaA的模式。在技术上国内的软件没有达到KaZaA的水平,至少国内没有软件做到多点下载。同时,由于缺乏对用户共享信息的有效监管(这点是很必要的),例如搜索过滤等技术没有加到软件中,使许多用户共享或下载违法的内容,特别是国内外一些不法份子利用这些P2P软件传播一些危害国家利益的内容。国内公安机关的网络信息管理部门在今年采取了一些行动,限制或取消了一些P2P软件的服务,就是对这种运营模式敲响了警钟。也许有人说,P2P软件没有错。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软件运营商监管意识的薄弱,也是造成这些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时,笔者也注意到,国内的大多数P2P软件开发商研发的实力有限,大多使用网上相关的控件,这些控件本身有些bug,造成软件不稳定,经常出现程序出错,甚至死机的现象。所以笔者认为,国内的开发商也应该加强自身的研发实力,否则只能做出这样的软件,而无法和国外的软件相比,无法承担起振兴国产软件的重任。 从商业价值的角度来说,类似这种娱乐性质的P2P软件,很难向用户收费,在国外也没有成功的例子。国内的用户就更加难收费了,因为大家对于免费大餐已经吃习惯了。PP点点通曾试行过收费,费用是每个月5元,结果缴费者寥寥,而且在相关论坛上还有很多用户言辞激烈的评价。所以这种商业模式在短期内做到收费是很难的。用户发展得越多,负担越重;用户的口味也越大,将来收费也越难。 第二,IPv4的地址数量非常有限是目前互联网技术应用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导致了很多网络用户的接入是共用一个IP地址的方式。而在国内,由于网络建设起步比较晚,IP资源短缺的现象尤其明显,造成在网络接入服务上,出现了大量的采用局域网方式互联的宽带网用户。 这种网络连接方式固然能够使上网用户作为客户来访问公网上的主机,但是用户的主机却由于无唯一公网IP而只能被动接受外界数据,使网络应用的能力大大削弱。
[1] [2]
在P2P的应用当中,由于数据传输是直接的从一台计算机到另外一台计算机,没有服务器的中转,虽然可以提高效率,但是对于无公网IP地址的用户之间的相互寻址却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事情。国内的许多P2P用户也发现,局域网内的用户几乎无法使用P2P软件。 KaZaA是通过将有公网IP的用户作为转发服务器的方式解决局域网用户的数据传输问题,国内还无做到此项技术的开发商。但是这种技术仍然有弊端,就是局域网中用户的资源无法被其他用户利用。 在国内,上述情况比国外更加严重。那么从技术角度讲,国内的P2P软件要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无公网IP用户的数据传输问题。有人可能会说,等IPV6出来以后,这个问题就不是一个问题了,但是需要强调的是,IPV6还遥遥无期,不是一句话就可以建成IPV6的网络的,相关的设备,软件的架设,硬件厂商的支持都是大问题,涉及到的费用更是天文数字。而国内目前的网络在硬件上是非常先进的,带宽也是充裕的,电信等网络接入服务提供商(ISP)一直在寻求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的方法。那么如果可以有一种技术,解决上述两个矛盾。即采用带宽换IP地址的方式,解决局域网用户的网络应用的限制,这样可以增加局域网用户的带宽流量,反过来提高网络接入服务提供商的带宽利用率。 如果这种类似的技术可以成功,不仅可以解决国内外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可以说是国内软件开发商做出的一项杰出贡献。 根据对国内技术的了解和接触,笔者预测,国内应该可以在今年之内有相关的技术突破面世,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方向。对于国内的ISP,网络软件开发商和用户来说,这都是一个福音。 从商业价值来看,笔者更倾向于Groove的模式--做企业应用的P2P软件。 因为企业相对于个人用户更加容易收费,便于管理,不会出现共享非法内容的情况。 同时通过P2P可以加快企业公文传输的效率,准确性和安全性。同时降低相关操作的成本。增进员工之间的交流,特别是异地员工之间的交流,更加有效地利用企业内部的资源,在企业知识管理方面也有很大的用武之地。 在做企业的P2P应用需要解决以下的技术。 首先是上文提到过的局域网用户之间的数据传输问题,因为大多数企业用户都是局域网用户。 其次是交流范围的限制,比如只能有关资源只能在企业内部交流,保证企业商业机密的安全。 相关权限的管理功能。 同时,P2P技术在商务交流、企业黄页、供需撮合方面也有相关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几年来国内P2P的发展还停留在娱乐软件发面,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几乎没有商业价值,同时在技术上也是模仿国外的软件,没有创新,研发能力不足。 所以,笔者希望国内P2P软件开发商能够脚踏实地开发适合国内实际情况的P2P软件和相关应用,特别应关注在企业应用方面软件开发。
(出处:http://www.sheup.com)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