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业,中国软件业“7年之痒”

中国软件业“7年之痒” - 应用软件 - 电脑教程网

中国软件业“7年之痒”

日期:2007-01-04   荐:
近一段时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软件业的发展问题,如采用印度模式、爱尔兰模式、日本模式、美国模式还是中国自创模式,中国软件具有庞大的国内市场,为什么国内大多数软件企业总是十分弱小和缺乏竞争力,还有软件企业的生存问题、软件企业的发展成本问题、软件企业的发展与资本的结合问题,以及用户对中国软件产品和软件项目质量的评价总是不高等一系列问题。我们不仅要问,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该怎么办?将来会如何?中国软件业遭遇"7年之痒",我们如何应对,需要静下心来认真的分析。

1.中国软件业的国情

首先,从全球软件业发展的角度去看待中国软件业在全球软件业发展历史中的位置。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软件技术在西方,特别是美国,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从软件理论到软件标准,从软件市场到软件产品,美国占据了统治地位,正如IBM所言,"IBM的一小步,带动世界的一大步",直到现在,世界软件技术及方法的研究和实践仍以美国为主,短时间内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因美国占有了标准和技术等诸多因素,我国乃至印度等软件大国均无法在世界范围内与其抗衡,在目前的情况下,只有先用好现有的软件技术,将应用软件产品和服务做好,然后图谋在软件基础理论上的突破。这就决定了我们只有先学习欧美先进技术,然后再谈超越之,这是中国软件的国情。

看来,"7年之痒"早已注定。

2.中国软件业的现状

面对国际环境,如果你自己不提高,不变化,就可能面临两种情况--灭亡或由别人来"帮"你改变,这也是与时俱进的思想。清朝不改革,不变法,不发展,将必然会被大英的大炮帮你改。唐朝世界第一,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世界第一,经济世界第一,而明清两代的闭关锁国,使中国终于落后,没有听到世界的声音,思维拒绝改变,而日本因维新而强盛,竟想蛇吞中国。

当我们开始改革开放时,发现在信息技术、软件技术等方面又一次落后了。因此,我们现在的任务还是学习,以尽量短的时间去掌握世界先进软件技术,拒绝学习、消极学习和被动学习将极大地阻碍中国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现在有学习的条件,政府为企业营造了较好的国际交流环境,中国人和中国企业不再像古巴、朝鲜一样去为进入公平的国际市场进行抗争,中国目前具有明朝以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天很高,海很阔,就看我们如何去开创新的局面了。

应该说,目前中国的软件企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远远不够。虽出现了几个大的软件公司,如东软、用友、金蝶,神州数码等等,它们在软件产品的开发方面和市场推广方面卓有成效,但这远远不够,他们的力量还很弱,还无法与印度及欧美的软件企业相比,而我们中国需要更多这样的公司,不是几家,而是几百家,上千家,因为我们有个大市场,现在都进入WTO了,你不占领国内市场,就有可能被外商占领。我们在软件技术的高级人才方面、软件企业的资本实力方面和市场成熟度方面都存在着与印度等相近级别对手极大的差距。

美国专家说,中国要想直接接包于美国,要再发展5年,我们需要CMM 5级的软件企业。

中国软件业"7年之痒",真痒!

3.中国软件业的模式

当我们争论印度模式是否适用中国时,我们没有去付诸于行动而是去争执。我认为印度模式对我最大的启示有两方面,一是他们的软件设计和开发完全按照美国模式进行,按国际规范开发和设计软件产品;二是他们的丰富的人才梯级结构和集约化管理。为什么我们就不能采用同样的国际方法去开发软件呢?对于"海归"人才的作用问题,是不是我们"海归"软件人才真的没有能力?还是以其不了解目前的中国国情为由打压"海归"?,还是"海归" 不了解目前的中国公司的体制,企图"夺"权?其实,印度软件业的迅猛发展,他们的海归人士起到了关键作用。有人说,印度的目标市场是美国,难道中国的市场和用户就不需要标准化的软件吗?是我们的软件公司开发不出来,还是我们的用户不需要?中国具有庞大的软件内需市场,而我们不能满足!这就是中国的大市场与中国的小软件公司之间的矛盾。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不能怪用户,是我们的软件公司缺乏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能力。

因此,我认为,中国软件业的发展就是要强身健体我们的软件公司,用国际化的软件设计、开发思想与武装企业老板和员工,去为国内外用户开发软件。有人说,中国的用户太难打交道,变化太快,试问,国外用户的想法变化就不快吗?国外用户面对的市场竞争难道没有中国激烈吗?在国外,一个银行有1000多种产品,而在中国仅有最多一百多种产品,当用信息技术实现时,谁的难度更大?我们的软件公司在分析、规划、设计软件时就要考虑到各种可能的变化,具备处理和应对变化的能力,只有变化是不变的。如何应对变化,就要采用国际化的软件需求分析方法、软件设计方法和软件开发方法,这些方法可拿来用之,关键是想不想用,会不会用。

"7年之痒",要真会"挠"。

4.中国的软件价值

信息技术本身是一种工具,是认识自然、改造世界的一种工具,信息技术本身的价值在于该技术能给使用该技术的主体带来多少价值。只有软件能给你用户带来价值,你的软件才有价值,这也正是体现以市场为出发点,以用户为中心的根本原因所在。很简单,没有用的东西没有人愿意付钱去买。IT从业者、IT工程师有些自命清高,"我是高技术,我是高科技,用户应该听我的"。IT之所以因为吃香,只是因为目前是信息社会,有更多的地方用到信息技术,有一些神秘感,因此才会受到尊重,但仍摆脱不了其作为生产辅助工具的地位,只是现在IT在政府服务、企业运营、日常生活等方面越来越起到重要作用而已。马克思说过,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我们的IT精英、IT工程师就是在生产镰刀、生产收割机,产品不过硬,什么都白扯。因此,一定要树立服务的思想,这也是价值所在。

"7年之痒"要知道为什么会痒。

5.中国软件业发展思路

中国的软件业要发展,不管是面对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我们都要认真学习着用国际化的软件企业管理方法、软件设计和开发技术来武装我们的软件公司,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认真分析和积累用户应用信息,将用户可能产生的需求变化尽可能多地纳入掌控之中,交付能给用户带来价值的产品,从而发展壮大软件企业。

软件技术要采用"拿来主义",要与世界同步,不能闭门造车。只有无条件地将国外的软件开发和管理理论引进国内,用严谨的态度,运用经营智慧,逐步用发展的方法解决资金困难,通过培训人才和加强管理,才能推动软件业的发展。这在方面印度是我们的榜样。他们无条件地接受和采用了美国软件业的管理和开发方法,并有一大批各级技术人才,当然一个最大的因素是印度的外包业务主要来源于美国。

中国软件业的发展与中国的历史有关,中国软件企业的管理与国情和文化有关,但我国当前的软件市场和要求,以及世界范围内对我国软件业的发展压力令我们深感"7年之痒"。要突破宿命,用务实的决策和开放的思路稳步推进软件企业的发展和软件业的发展,努力摒弃市场机制和文化上的一些不良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和根除"7年之痒",轻松上阵,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
(圣龙永真 2004-1-2 8:29:5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