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移动特性的终端设备被应用于越来越广泛的环境中,为用户访问本地/网络信息以及收集、处理和转交数据提供了极大便利。与此同时,移动终端设备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根据全球反病毒机构所提供的数据,目前感染移动终端的病毒已经超过二百种,并且很有可能在2006年突破千种。面对来势凶凶的安全威胁,你准备好了吗?
PART1 移动终端发展迅速,安全问题凸显
移动终端设备,即我们通常所说的PDA、智能手机。由于用户开始在移动终端中存储大量诸如个人帐号、财务信息、照片等敏感资料,而且移动终端联网的比率越来越高,移动终端平台已经成为信息犯罪的新目标。与个人计算机一样,病毒以及间谍程序等恶意软件将成为移动终端平台的首要安全威胁。根据全球反病毒机构所提供的数据,目前感染移动终端的病毒已经超过二百种,并且很有可能在2006年突破千种。 PDA和智能手机这两种最主要的移动终端都基于PDA操作系统,目前占据主流的是Palm、Windows Mobile、Symbian和Linux等系统。正是由于这些操作系统具有趋近于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的软件层功能,所以为病毒的滋生繁殖提供了可能。下面便以操作系统作为主线,带领大家了解移动终端平台上的病毒问题。
Palm――最早发现病毒的移动终端平台
作为史上第一个移动终端操作系统,Palm形成了大量的移动终端用户群和资深玩家群体。现在Palm还在智能手机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事实上除了PalmOne公司将该系统用于自己的移动终端之外,Sony等厂商也在自己的产品中应用了Palm操作系统。
在移动终端领域的超然地位也使得Palm成为了最早发现病毒的移动终端系统。由Gambit工作室制作的Palm.Liberty木马程序在2000年8月下旬被发现。该病毒伪装成Liberty Gameboy模拟器的破解程序,但它的真实目的却是删除现有系统上的文件。但由于Liberty缺乏使其广泛传播的机制,因此只有那些尝试下载非法软件的用户才有可能感染该病毒。
图1 第一个Palm木马Liberty
在2000年9月另一种Palm病毒被发现,这种病毒被命名为Palm.Phage。Phage会以.PRC文件的形式不断地复制自己,这个过程直到所有的程序被破坏才会终止。这也是Plam上发现的第一个具有传播能力的病毒程序,好在该病毒并不破坏数据文件而只会对应用程序造成影响。 2001年1月,一个恶意软件在Palm系统上被发现,从运作机制上来说这并不是一个病毒而更象一个玩笑程序。被感染的Palm系统会出现一条奇怪的名为Santa的记录并包含一个通常是0的数字,这个病毒通常被称为Palm.Santa。 最有趣的一点是尽管Palm平台的病毒问题由来已久,但却始终没有引起大范围的影响。Palm病毒无论在传播能力还是在破坏能力方面都比较有限,而且截止到目前所出现的Palm病毒仍旧十分稀少,至少与Palm在移动终端领域巨大的市场占有率相比,这说明Palm系统在设计上确实非常出色。
Windows Mobile――病毒威胁正在快速增长
这是微软现在主推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平台,Windows Mobile整合了大量的先进功能以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更加重要的是它与我们常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具有较高的兼容性。不过这个移动版的Windows操作系统同样也继承了PC版操作系统的很多缺点,例如占用资源大导致运行速度不理想。更重要的是,微软在PC平台上为用户所诟病的系统漏洞和病毒问题在Windows Mobile平台可能被重演。已经有大量的病毒作者正在致力于开发针对微软移动终端平台的病毒。 在WinCE平台上被发现的第一个病毒是Dust,这是著名的病毒编写组织29A所公布的概念验证性病毒。这个病毒只是证明了微软的手持设备平台可能受到这类问题的影响,所以该病毒并没有向互联网上传播,而是递交给了反病毒机构。Dust病毒没有任何破坏性作用,只是弹出一个提示框询问用户是否传播该文件。
图2 温和的Dust病毒
而紧接着出现的Brador病毒则没有这么温和了,这种带有后门性质的病毒可以远程感染并具有远程控制功能。Brador使用ARM处理器的汇编语言写成,长度为5632字节,感染之后会将自己拷贝到\Windows\StartUp目录并命名为svchost.exe,这可以让Brador随系统启动而被激活。Brador会将被感染设备的IP地址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发送给远程的恶意用户,同时开放2989端口等待远程的控制命令,例如列入目录中的内容、传输文件以及执行特定的指令等等。通常Brador会将自己包含在Web内容中,对于没有任何保护而任意下载东西的移动终端用户来说Brador是非常危险的。 目前在移动版Windows系统下发现的病毒有很大一部分是这两种病毒的变种,在这两种病毒出现之后,针对Windows移动终端平台的病毒正在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具有可移动特性的终端设备被应用于越来越广泛的环境中,为用户访问本地/网络信息以及收集、处理和转交数据提供了极大便利。与此同时,移动终端设备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根据全球反病毒机构所提供的数据,目前感染移动终端的病毒已经超过二百种,并且很有可能在2006年突破千种。面对来势凶凶的安全威胁,你准备好了吗?
PART2 严防死守,移动终端固若金汤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自己的敌人有何种程度的认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战斗的结果。认知的第一个目标是“认”,这主要是指要拥有对移动终端病毒问题的正确态度,过激或者过缓的态度都不利于应对和防范移动终端病毒。如果轻视手持设备病毒的影响,很可能会带来严重的信息资产损失;而如果过分的强调移动终端病毒的风险,又会阻碍正常的移动终端应用。 事实上,目前不应该对移动终端病毒草木皆兵。尽管这类病毒已经较前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移动终端的联网环境并不是特别成熟,而且移动终端的系统平台和设备型号非常复杂,所以移动终端病毒暂时还不会象PC平台上的网络蠕虫那样在全球范围快速传播。只要正确的认识这类病毒可能造成的风险,是可以做到成功防范的。 这也引出了认知的第二个目标“知”,这个目标是指拥有移动终端病毒领域的足够知识。知识通常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关于移动终端病毒的知识,丰富的知识可以帮助使用者更好的完成抵御移动终端病毒的工作。除了有关移动终端病毒本身的知识之外,充分了解自己使用的设备和设备的弱点、问题往往更加重要。尽管现在利用移动终端系统本身的弱点进行传播的病毒并没有占据主流地位,但是PC平台的病毒发展史很可能就是移动终端病毒的未来。在不具备系统弱点的移动终端病毒往往要更多的依赖带有欺骗性的社交工程手段进行传播。而如果有可供利用的漏洞,移动终端病毒会获得隐蔽而高效的传播能力,其影响能力将远超现在。
一、掐断移动终端病毒传播的源头
阻断病毒传播要注意控制所有可能的传播途径,将系统的所有门窗保护好就可以有效的抑制病毒的侵入。 目前移动终端交换数据的主要方式包括数据线、存储卡、红外线、蓝牙和Wi-Fi等等。其中数据线、红外线和存储卡基本都属于非无线传输,尽管红外线可以在不接触设备的情况下传输,但是也必须在极近的距离才能完成。对于这些数据交换方式来说,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数据来源的可信性。从移动终端病毒的介绍性内容中我们已经看到很多病毒都需要引诱用户下载才能被传送到目标设备中,所以注意验证文件下载源的可信性是非常重要的。 蓝牙连接已经成为了移动终端的标准配置,而Wi-Fi连接也被应用到很多高端的移动终端当中,事实上几乎所有的PDA产品和不少型号的智能手机产品都可以通过扩展卡支持802.11协议族的Wi-Fi无线传输。蓝牙功能目前较多的被应用于移动终端的数据管理,例如与PC进行数据同步以及与其它蓝牙移动终端进行联系人信息交换。一个基本的建议是只在需要执行这些工作的时候才开启蓝牙连接,而在平时应该将蓝牙连接关闭。 另外,蓝牙和Wi-Fi都有一些安全保护措施可用,尽量严格的限制这些无线连接可以有效的防范病毒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进入移动终端。蓝牙可以设置用于连接认证的PIN码,这个PIN码应该尽量强壮,设置成4位数字的PIN码被破解的可能性很大;而Wi-Fi也可以通过设置更复杂的访问密码来执行更高强度的保护。使用者应该注意自己的Wi-Fi是否支持WPA标准,这是一种通过软件实现的安全机制;相对于最早的WEP加密,WPA提供更强大的加密和认证机制,由于使用动态密钥,所以猜解WPA密码是非常困难的。有很多移动终端供应商提供升级软件以使相对较旧的移动终端支持WPA标准,在需要更高安全性的时候应该考虑进行升级。 此外,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是每个用户都有可能是病毒传播的源头。在注意防止病毒被加载到自己设备的同时,用户也要注意监管好自己设备的情况,不要让自己设备上的恶意软件传播到其它设备上去。
二、有目的性的制定安全策略
也许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安全策略这个词是企业用户专有的,这样说未尝不可,但是个人用户同样应该制订自己的安全策略,更贴切地,我们将这称之为“使用守则”。安全策略包含的内容指导我们如何使用移动终端、需要遵循哪些规范、在遇到特定问题时应该如何处理。在拥有了安全策略之后就避免了随意性和无目的性,而我们知道随意性和无目的性是造成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尽管安全策略会在很大程度上抵消移动终端设备为我们带来的便利性,但对包含了重要信息的移动终端来说是非常值得的。而且,针对设备中数据的实际价值,可以制订严谨程度与之相适应的安全策略。 这里提供了是一个安全策略的可应用版本,这个策略中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有助于应对移动终端病毒问题,同时也提供较高的手持设备整体安全性。该策略内容针对Windows Mobile系统的PDA,如果读者使用其它类型的设备,可以修改和扩展该策略供自己使用,也可基于此内容修订出专门针对病毒问题的版本。
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