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本选购注意事项,笔记本选购要注意主板问题

笔记本选购要注意主板问题 - 硬件外设 - 电脑教程网

笔记本选购要注意主板问题

日期:2006-06-10   荐:
很多读者在购买笔记本电脑时,更多关注于CPU、内存、显存、硬盘的大小,甚至连电池、配件等都一一烂熟于胸,唯独不问主板情况。可见很多用户忽略了笔记本电脑主板的重要性。其实,对于笔记本电脑而言,主板可以说是核心硬件,因为其上集成了包括CPU、内存、显示芯片、音频芯片等几乎所有的硬件模块(即所谓的ALL-IN-ONE设计的单一主板)。因此,笔记本电脑主板的质量决定了笔记本电脑性能的优劣。



外形方面



  笔记本电脑的主板外观与台式机完全不同,特别是CPU插槽。一般在笔记本电脑主板正面右部(有时是左部,视厂商和机型而异)由白色插槽与黑色框条组合成的矩形器件是PCMICA插槽,用以插接PCMICA网卡、MODEM卡、储存卡等,它用螺钉固定在主板上,不属于主板固有器件。另外,在大多数主板背面或左右两侧都会有回型的内存插槽、固化的音频输入输出口、串口、USB接口、打印接口、视频输出接口

  及外接稳压电源接口等。



工艺方面



  笔记本电脑的主板除了芯片组方面的区别外,主板的结构工艺也是影响笔记本电脑稳定的重要环节。笔记本电脑的主板工艺可以很直观地分辨出来。与台式机的主板类似,笔记本电脑的主板也是采用多层的印刷电路板。现在我国台湾地区的一些主板商为了降低成本,大多用的是6~8层板,而欧美大厂商出品的制作工艺要提升很多,他们为了性能的稳定大多是用到10层板,其性能可想而知。主板的层数越多,制造成本自然会提高,但机器的稳定性能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据说目前最高档、最复杂的电路设备已经超过了112层。



  所谓多层电路板,就是把两层以上的薄双面板牢固地胶合在一起成为一块组件,这种结构既适应了复杂的电路设计又改善了信号特征。其中的电源线路层和地线层深埋在主板的内层,不易受到电源杂波的干扰,尤其是高频电路,可以获得较好的抗干扰能力,表层一般为信号层。如此一来电路板的体积可以缩小,成本也可降低。



  不过多层设计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难以修理,如果在安装主板过程中过度弯曲,可能会破坏其中隐藏的铜导线。另外,由于笔记本电脑主板上有很多超乎台式机主板的精致的电阻和电容,如SMT贴片式元件和DIP插接元件,大工厂用波峰焊接或表面装配来连接插件,而一些生产杂牌的小厂,很多部件是用人工装配的,质量难以保证。这里笔者要说明一点,笔记本电脑的主板层数也不要盲目追求越多越好,关键还要看工程师的设计水平,10层板如果能够达到12层板的水平则更说明了工程师的设计水平之高。



电容和布线方面



  笔记本电脑主板的电容和布线也十分重要。一块优秀的笔记本电脑主板,在其CPU插槽附近必定会使用高容量钽电容,这样会让其输出的电流更加纯净稳定。而布线方面,大家常常可以在台式机的主板上见到很多的蛇行布线,其主要作用是保证各条线的长度一致,减少工作时的电感和互相产生的干扰。质量可靠的笔记本电脑主板板面平整,小电容等元件没有被压倒或明显变形的痕迹,板上的铜箔导线光滑平整,无毛刺,焊点均匀。



  个人十分欣赏欧美一些厂商如Micronics,Supermicro等的制造工艺水准,我国台湾地区的工艺质量次之。总之,一台质量过硬的笔记本电脑,特别是那些品牌笔记本电脑,如IBM、戴尔、东芝、索尼、康柏(COMPAQ)等国际知名品牌,其对于主板的设计都采取精益求精的态度,务求保证达到最好。



磁头的限制



  在硬盘的转轴附近有一条深深的围绕转轴的凹槽,是台式机硬盘的Park,但由于笔记本硬盘密度太小,就连转轴中心附近也写进了数据,所以它就要在盘片的附近安装一个装置,用来防置磁头。知道这些我们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笔记本硬盘在读盘的时候会产生”咯嗒、咯嗒“的声音,其实是它在”靠岸“。但这种设计也带来了一些好处,在硬盘不工作的时候,由于磁头远离盘片,所以磁头就不会出现由于震动而划伤盘片的现象。



材料的限制



  笔记本硬盘外壳只是一层很薄的铁片,很用以弯曲变型,而台机硬盘采用很厚的金属材质制作而成,不容易变型。之所以采用很薄的材质制作硬盘,是为了让笔记本硬盘做的更轻而做的考虑,所在硬盘使用过着中不要用力按或者在表面放重物,这样会使磁头过于接近盘片而导致盘片划伤的。

硬盘的升级



  一般,笔记本原配硬盘性能都不是很好,很少有提供5400转的硬盘,所以使用者为了提升笔记本的性能,就要考虑更换转速更高、缓存更大、容量更大、性能更加强劲的笔记本硬盘,我们在更换硬盘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一般厂商在出售笔记本的时候,不会说明硬盘的厚度,所以朋友在购买硬盘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自己笔记本硬盘的尺寸。笔记本硬盘分为2.5英寸和1.8英寸2种,就2.5英寸来说又分为3种厚度,分别为17.5mm、12.5mm、9.5mm。其中17.5mm现在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濒临淘汰的12.5mm,只有9.5mm还活跃在市场上,是现在的主流型号。能用12.5mm硬盘的机器必然可以装配9.5mm硬盘,故在升级硬盘的时候,买9.5mm规格的硬盘是最保险的。



  2、当你拿到一款硬盘,如何看型号和转速呢?呵呵,这个很简单。只要看硬盘上的编号就可以看出来,他们的编号是有讲究的,比如我们拿一款4200转的IBMTravelstar硬盘为例,它的编号为IC25N030ATDA04-0,同样这个编号我们也可一从硬盘的贴纸上看到。前面的IC25代表的就是2.5寸笔记本硬盘,如果是35的话当然也就是台机硬盘了。后面的030代表的是硬盘的容量为30G,最后的04 表示的转速为4200转,如果是05的话就是5400的硬盘了。





笔记本硬盘

总结:



  事物总有一个发展方向,在笔记本硬盘身上,这个方向就是外形更小、质量更轻、容量更大。科学的发展总会带给人们一些惊奇,如IBM的MicroDrive,东芝的1.8英寸PC卡硬盘等。在不久的将来笔记本硬盘的性能也会台式机硬盘的性能会拉得越来越近,尺寸会更小,这些产品正是未来方向的体现。



转速的限制



  在主轴转速上,桌面系统上是7200RPM大行其道,至少也得是5400RPM。而可怜的笔记本硬盘因为体积、能耗、散热的原因,没办法用高速电机,大部分转速还在5400RPM以下,5400RPM目前在市场逐渐成为主流。有消息称,日立公司已经推出了7200转/秒的笔记本专用硬盘(型号是Travelstar 7K60,容量是60GB,主轴转速是每分钟7200转,采用了ATA-6磁盘接口,它的磁盘密度达到了50Gbits/sq),而且Travelstar 7K60把磁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提高到了518Mbits/s,已经接近了台式机硬盘的水准,而新技术的采用使它在抗震和节能方面都表现突出,看来广大的笔记本爱好者又可以开始攒钱升级了。



缓存的限制



  接触到一些朋友,一提到硬盘首先提到的就是转速,其他的一概不提。在他们的心里,转速已经是硬盘性能的衡量标准。在他们的心里,在性能上”7200>5400“在他们的心里已经深深的打上了烙印。转速对于笔记本硬盘必然是重要的,但我们也不要忽视缓存在硬盘性能上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期硬盘的数据缓存只有128KB甚至更小,而那时2MB的数据只能在高端的SCSI硬盘上看到。在接口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时,缓存的大小与速度是直接关系到硬盘的传输速度的重要因素。目前主流硬盘的缓存主要有512KB和2MB等几种。其类型一般是EDO DRAM或SDRAM,目前一般以SDRAM为主。



接口的限制



  硬盘接口一直是人们关心的技术,随着笔记本电脑其它配件(如CPU、内存、显示等子系统)性能的大步迈进,硬盘的接口传输率越来越体现出它在整个电脑系统的瓶颈效应,硬盘接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笔记本硬盘

  由于笔记本内部空间太小,基本上可以说连插一个手指头的地方都没有,所以笔记本硬盘和主板就不能采用象台式机硬盘那样拉长长的数据线,所以它不得不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相对简单,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生产的硬盘控制器的兼容性,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我们只要拧开笔记本后面的螺丝,直接就可以把硬盘抽出来,不用拆机,前前后后不到1分钟就可以完成。



  现在的笔记本硬盘采用的都是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接口技术,实际上是指把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我们常说的IDE接口,也叫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接口,现在PC机使用的硬盘大多数都是IDE兼容的,而笔记本更是如此。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IDE接口不断推出各种新的技术指标ATA-1---ATA-4直到最新的Serial ATA接口新的Serial ATA(即串行ATA),各家也纷纷推出笔记本用产品,如IBM的Travelstar 48GH(属于IBM首款采用FDB(液态轴承)技术的5400转硬盘),富士通的MHM2xxxAT系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