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讲完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的必要知识后,开始动手组装电脑,不经意间用了一条有问题的软驱数据线,结果造成软驱不能正常工作。纠其原因是:软驱数据线有三个接头(当然现在也有两个接头的),一个(远离绞边的接头)接在主板的软驱数据线接口上,另外两个(在绞边的两端的接头)分别接在软驱(A:)和(B:)上,区分两者的方法就是这两接头与绞边的位置不同,A接在外端,而(B:)接在内端;问题出在了不知是谁将绞边外端的接头给剪了下来,如此接上软驱后,实际上物理接法是软驱(B:),而在主板BIOS中,将“Standard BIOS Features”中的“软驱(A:)”设置成了“1.44MB、3.5英寸”,“软驱(B:)”设置成“NONE”,所以不能正常工作也就顺理成章了,故障的表现是,启动机器后找不到软驱(A:)。 找到问题的原因后,更换了软驱线(当然也可以在BIOS中交换软驱的盘符,具体方法是将“Standard BIOS Features”中的“软驱(B:)”设置成“1.44MB、3.5英寸”,“软驱(A:)”设置成“NONE”,而在 “Advanced BIOS Features”中将“Swap Floppy Driver”设置成“ENABLE”即可),问题也就解决了。 这次经历给我们留下的启示是:不管你是“菜鸟”,还是“高手”,在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中务必要重视其方向性(或者说是极性),否则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当然,现在新式主板和数据线都做成了傻瓜型的了,利用接头、接口的小疙瘩、缺口来自动识别,反了是插不进去的;但是老计算机可没有这高的“智商”,还待我们去注意。
(出处:http://www.sheup.com)